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4-02-23 15:39:26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1

一、做好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工作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知识逐步复习,从而克服初中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二、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参照教参,结合本学期工作实际情况,在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阶段性目标

本学期学校共安排三次大型考试。第一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

第二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知识,考查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识,创造一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三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继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知识上识记与理解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应试素质,确保期末取得好成绩。

四、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工作,首先确定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指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科学设置习题。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作出有益的补充,最后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七备”“四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积累有益的经验,互相交流,提高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五、收集有效信息,科学处理教材

教师通过研讨新课标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各科成绩。

六、教学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标强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发展,切实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先讲后练的传统学习模式转变为先学后导的新学习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训练学习方法,形成地理能力,强化地理意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2、重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

课程资源是本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崭新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此我们理应积极投身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中。例如,选取课程资源成功利用的案例,进而找出其一般规律,形成特定的利用风格。

再如,积极参与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符合学生特点的学校课程资源库,进而实现校内共享、校际共享乃至城际共享。教学实践已经证明,选有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既是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备课的过程中,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

4、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要,始终树立“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要注重与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总之,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地实现“授之于渔”。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2

一、学科的教学意义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跨越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知识领域的综合学科。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作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地理学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主渠道,特别的,在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之中,地理学教育是最适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

二、学科的教学思路

挖掘地理美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掌握地理知识,养成地理行为习惯

三、学生状况分析

基础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没有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求知欲望虽然持续性不强,但求知欲望强;自我展现欲望强,有较好的互帮互助氛围

四、学科教学实践

1、展现地理美学,激发学生价值观注意力

地理学的美学核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美,人鱼自然的最高层次的和谐统一,追求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人自身的关系;人际关系;人地关系

寻求平和心境,寻求人际和谐,寻求人地和谐,经营和谐社会、经营可持续发展社会。

2、说明社会需要,明确地理素养

对地理环境有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相关性;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

3、说明人生发展需要,明确地理行为习惯

空间定位;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因果关系分析;过程分析与预测;

野外观察与观测;调查;提出地理问题;地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

4、强调思路和线索,每一章节都一一强调思路和线索,让学生养成按思路和线索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5、循序渐进,以专题形式补充学生初中地理知识

6、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7、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

作业每连续两次得A者加2分;单元测验每进步5分者加2分

五、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 ……此处隐藏2977个字……征,先讲经济水平,再讲部门结构,最后才讲布局。从而教给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和趋势。

3.地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所要求的科学性是针对中学地理水平而言的,不能都像大学地理那么严谨,科学性的程度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就是因教学对象的程度不同,初中、高中所用语言不能互相替代,要有针对性。新教师常犯的错误是“拔高”,用大学语言代替高中语言,用高中语言代替初中语言,自以为科学性强,但实际上脱离学生年龄特征和中学的教学要求。例如:高初中教学大纲上均有褶皱的概念,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应给学生比较明确的定义,“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叫做褶曲,如果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叫褶皱”。而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则只能告诉学生褶皱的中心思想:“岩石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叫褶皱”。虽然初中的说法不如高中严密,但鉴于学生年龄特征,只能这么说,否则揠苗助长,学生反而不能接受。

4.地理教学语言的口语化要求

地理教学语言是相对于地理书面语言而言的。地理书面语言是视角语言,以教材作为依托,学生可以反复感知,所以,可以使用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型;句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错综复杂。而地理教学语言则是依靠听觉来感知的,难以重复感知,所以,地理教学语言必须设计得短,必须设计成短小句子,句子之间关系简单明了,将书面语言表达的大问题化解成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个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尽量不留后患。例如:五带的形成,教材使用综合概括的写法,“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成6634夹角,因此,一年之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移动。”转换成口语教学,就至少应当化解成“地球公转—轨道面—地轴倾斜—北极星指向不变—两分两至太阳直射点所在—两分两至之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等一系列小问题逐个讲清。但是口语化不等于俗语化,如将热带雨林说成“热雨”,热带沙漠说成“热沙”等都不是正确的口语化,那将既违背了科学性又会遗患无穷。

地理教学语言的追求和提炼是永无止境的,只有钻研地理教学语言的特征,精于思考,勤于推敲,才能不断升华,以至达到炉火纯青、自成一格的境地。

很希望通过我们所有地理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5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1、谚语的妙用: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2、巧借古诗文教学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歌曲的借用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高一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